何田乡陆联村大横自然村,座落在山岗上,建筑依山而建,村平面 呈不规则形。大部分建筑为上世纪70年代,建有石块墙、筑泥土、 木结构建筑。主要水系为乌云尖水源贯穿整个自然村经过高园自然村注入何田溪,村貌保存较原始。
大横
淇源头乡村休闲旅游参观点介绍
1、古法养鱼鱼池群
据开化县志记载,何田一带的村民为吃到鲜鱼,就利用何田独有的生态优势,在房前屋后或居室中,用石块砌成四方形水池。他们引进溪涧山泉,投放青鱼、草鱼于鱼池中进行养殖。早在明代初期,淇源头的百姓就开始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古法养鱼。淇源头古法养鱼有五大标准。一是鱼塘选址以靠近溪流为佳,塘底与河床相通。二是鱼塘面积一般在20——30平方米左右,水深一米左右,底质以石质或清砂为佳。三是要因地制宜布置进出水口,这样可以常年保持水流流动不断,水质清新,保证溶氧供应和杂质排出。四是全部以新鲜青草为饲料,不添加任何人工成分。五是中草药防治鱼体病害,山中草药妙为良方,一方面对症下药,消灭病原,恢复健康,另一方面提高鱼体的免疫力,增强抗病能力。据农业部检测,用古鱼塘养出的清水鱼的多种必需氨基酸、微量元素均高于普通草鱼,其中维生素E含量高达每千克38毫克,是普通草鱼的7.4倍。至今,淇源头共有古鱼塘31口,集观赏、养殖于一体,是乡村休闲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。
2、游人接待中心
游人接待中心位于淇源头的中心位置,是用农户闲置的房屋改建而成的,建筑面积170平方米。接待中心前院是一个小型花坛,各色花草争奇斗艳,左侧是供广大群众娱乐休闲的公用广场,后院是农户的住宅房。接待中心一楼为清水鱼展厅,主要介绍何田清水鱼的风俗文化、药用功效、烹饪手法等内容。二楼是可供游客休憩的茶馆、小餐厅和会议室。游人接待中心是集观光、会务、休闲、游玩、品茗、食宿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中转站,是开展党群教育、体味清水鱼文化、领略乡野风情的理想之所。
3、20年鱼王
淇源头的村民会养鱼,更爱鱼。清水鱼不仅仅是餐桌上的美食,更是淇源头的一种文化符号。汪良标家的鱼王已经20多岁了,是何田有名的长寿鱼。淇源头的水质清,有适宜鱼存活的环境。另外,在淇源头有这么一句话“山坞里,没好菜,抓条活鱼把客待”,清水鱼都是用来招待贵客的,农户平时舍不得吃。这也造就了“20年鱼王”这样一个观赏点。淇源头远离城市的喧嚣,村民们寄情于方寸之水,钟爱几尾生灵,也体现了淇源头村民们善良和脱俗的爱鱼文化。
4、400年鱼塘
淇源头有最长寿的清水鱼,也有历史最悠久的鱼塘。它建于明末初期,至今已有400年的历史,是何田古法养鱼见证者和活标本。像这样多年的鱼塘往往青苔斑驳,仿佛诉说着岁月的痕迹。多年的鱼塘养出的鱼品质极佳,背脊黝黑,腹部雪白,是清水鱼的上品。
5、民宿点
淇源头从“硬件设施、服务质量、管理措施、文化休闲”等方面入手,大力发展民宿经济。民宿内床、空调、网络、电视机等住宿配套设施一应俱全,卫生间干湿分离,内部环境干净整洁,安静舒适。室内装潢以农家风味为主题,特色突出。至今,淇源头已有床位66张。民宿既是一个旅游景点,又是游人休闲度假的好去处,是淇源头的特色旅游。
6、余大哥农家乐美丽庭院
余大哥农家乐美丽庭院主要有四个看点。一是环境卫生清洁美;二是摆放有序整洁美;三是庭院设计协调美;四是种树栽花绿化美。中央电视台北纬30°中国行——远方的家摄制组曾来这个景点拍摄过,客厅内将循环播放该节目。今年8月上旬来自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、省油画家协会以及金华、丽水、衢州的38名油画家齐聚淇源头,通过帮助农户进行庭院设计、因地制宜栽重花草树木。余大哥农家乐根据设计图在院子门前搭了一个木质拱门,两旁种上凌霄花,缠绕而上为拱门增添了一份生机。庭院左侧搭建了一个小凉亭,供游客休憩、品茗,在凉亭旁、窗台上种上各色花草,让人赏心悦目。庭院右侧是用石头砌成的鱼塘,供游客赏鱼观鱼。
7、北纬30°公园
北纬30°线贯穿四大文明古国,是一条神秘而又奇特的纬线。在这条纬线附近有神秘的百慕大三角,著名的埃及金字塔,传说中沉没的大西洲,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等,淇源头就处于北纬30°这条神秘的纬线上。2010年3月央视北纬30°中国行——远方的家摄制组就曾来此拍摄,旨在宣传开化良好的自然生态和具有厚重历史文化的特色农产品——何田清水鱼,北纬30°公园也顺势而建。公园内有根雕大师徐谷青设计并用阴沉木雕刻而成标志牌,总体布局分为纳凉赏鱼观赏区、儿童游乐区、青年活动区、成年人活动区、老年人活动区、生态种植示范区等。该项目已完成了驳岸、护栏、排水管网、亲水嬉鱼平台、循环路、行道树等建设工程,是集农、林、清水鱼养殖、农业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观赏园区。